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管理
  • 通知公告
  • 活动报道
  • 个人风采(获奖人员)
  • 单位展示(团体会员)
屈连伟-杰出贡献获得者 2021年1月
发布时间: 2021-06-19 20:51:22 98次浏览

 

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2011获中国农业科学院观赏园艺硕士学位,2018年获沈阳农业大学观赏园艺博士学位。2001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鲜切花出口基地工作,主要从事切花菊、郁金香、百合等花卉的规模化生产和出口工作。2007年至今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沈阳)工作,主要从事郁金香、菊花的遗传育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荷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国际育种中心做访问学者。目前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副所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郁金香学科带头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辽宁省绿色农业技术专家指导组成员,辽宁省科技特派员,沈阳市科技局卡脖子技术咨询专家组农业组组长,沈阳市“特色花卉种质资源创新及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团长;兼任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分会副秘书长,郁金香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郁金香种质资源库负责人,SCI期刊《Hortscience》和国家核心期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外审专家,《园艺与种苗》杂志编委等职。

        研究方向为观赏园艺植物遗传育种与栽培。主要涉郁金香、菊花的种质资源与创新、生物生理和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郁金香种质资源收集、评价、新品种选育及室内水培技术研究,较早开展了出口切花菊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人社部、财政部、省科技厅、沈阳市等各级项目30多项;第一或主要完成人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省科技贡献奖一、二等奖各1项,辽宁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项,市农村科技推广奖2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SCI论文或国际会议论文13篇;主持编制省级地方标准5项;获国家专利8项,申请花卉新品种备案或国际登录13个,主编著作1部、光盘3部;经济日报、辽宁省电视台、辽宁日报及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扶贫事迹及工作成效100多条次。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辽宁省科技厅和辽宁省经济委员会特聘省级专家、沈阳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盛世金农网首席花卉专家、农民朋友最喜爱的花卉专家、金农热线12316在线咨询专家等荣誉称号。

        针对中国郁金香育种技术滞后、无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和栽培技术不完善等制约郁金香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创建了中国首个“国家郁金香种质资源库”,并在世界上首次对原产于中国的野生郁金香资源开展了系统评价研究。自2001年开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郁金香团队就致力于资源收集和评价,创建了国内最全的郁金香种质资源圃,保存郁金香野生资源209份,品种资源326个。2016年被中国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认定为目前中国唯一一个“国家郁金香种质资源库”;在世界范围内首次针对中国野生郁金香开展基于rDNA精准定位的细胞学研究;首次报道了准噶尔郁金香、伊犁郁金香、天山郁金香、阿尔泰郁金香、新疆郁金香、异叶郁金香和柔毛郁金香的核型;首次基于染色体核型进化理论,提出有苞组(Sect. Amana)独立为一个属的细胞学证据;首次创建了中国野生郁金香资源评价指标,进行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生态适应性评价,为中国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国内率先选育出系列郁金香新品种,填补了中国无自主知识产权郁金香品种的空白。针对郁金香育种周期长的难题(15年),首次研发出胚抢救+气调库+日光温室的加快育种进程的模式,缩短育种周期40%。经过15年的努力,选育出中国首例郁金香新品种‘紫玉’等系列新品种13个,填补了中国无自主知识产权郁金香品种的空白。‘紫玉’露地栽培单朵花期达到17 d,比国外品种平均花期延长4.4 d,为世界领先水平。

        突破郁金香育种关键技术,在国内首次建立了3套郁金香高效育种技术体系。(1)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创建了以染色体进化分析指导远缘杂交组合配制、花粉和柱头活力快速检测、杂交种子规模化箱栽播种和覆沙气调库黑暗处理打破休眠等技术为核心的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为中国野生郁金香资源杂交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2)有性多倍化育种技术体系:创建了以花芽分化人工调控、高压N2O诱导2n花粉及杂交利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有性多倍化育种技术体系。(3)体细胞染色体加倍育种技术体系:世界上首次创建了郁金香种子浸泡加倍法和组培加倍法2套体细胞染色体加倍育种技术体系,成功获得郁金香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多倍体。

        研发5套配套栽培技术,开创了郁金香室内水培的新模式。研发了郁金香盆花、切花、露地栽培、种球扩繁和采后处理5套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制定了5项省级地方标准。实现盆花花期精准调控,并确保全年任意时间开花;首次研发了5项系列室内水培专利,水培成花率达到95%,实现了郁金香室内水培从无到有的突破,对我国郁金香产业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版权所有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 京ICP备2020047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