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 活动报道
- 个人风采(获奖人员)
- 单位展示(团体会员)
女,河北永年县人,北京农学院教授。1966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参加工作40多年来,一直从事观赏园艺与园林植物的教育和科研工作。1982年任西北农学院园艺系副教授,观赏园艺教研室主任;1992年调入北京农学院园林系工作,曾任园林系主任,北京市园林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花卉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农作物品种委员会花卉专业评审专家、中国园艺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女教授联谊会理事等,2013 - 2017年任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会长(现任名誉会长)。
多年来一直从事园林植物教学和研究生导师工作,主讲《花卉学》、《观赏植物遗传育种学》、《插花与盆景艺术》、《园林植物组织培养》和《园林史》等课程。并指导毕业论文和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工作,曾多次获得“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除了担任教学工作外,她30多年来主要从事百合等球根花卉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并参加省、市、部级下达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百合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辐射诱变百合雄性不育研究”等14个研究课题。目前仍参加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百合新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
其研究团队在百合研究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1)中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调查及收集保存;(2)百合组织脱毒及快速繁殖研究;(3)开展防止种球退化技术研究,提出高海拔冷凉山区适合种球繁殖生长的成套栽培技术措施;(4)百合鲜切花品种选育及促成栽培技术研究。以上成果于1997年获第四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一等奖、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6部。《百合(年轮)》展品获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百合(西伯利亚)》展品和《百合(元帅)》展品获2001年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铜奖,《礼品盆花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获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三等奖。《辐射诱发百合雄性不育的研究》获2005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二等奖。
从2000年至2015年培育出百合新品种24个,并全部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进行了国际登录。其中‘云景红’、‘云丹宝贝’、‘文雅王子’、‘粉佳人’等庭院景观百合新品种,通过北京市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5年“一种百合脱毒籽球的快速培养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赵祥云教授已年过七旬,仍坚定理想信念,发挥余热,一如既往地战斗在我国百合科研和生产的第一线,带领百合课题组全体师生,全力投入北京山区百合花卉产业开发研究。结合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在延庆四海、张山营、大庄科、密云上庄等山区乡镇地建立百合国产化种球示范基地。不分寒暑、不计报酬、没有节假日,常年深入农村基地,总结百合国产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大力宣传普及百合新品种、新技术,带动了延庆、怀柔、密云、平谷、昌平等区县百合生产的发展,同时她主持制定了林业部“全国百合鲜切花栽培技术规程”,并审定“北京市百合切花生产技术规程”和“种球生产技术规程”2个,为北京地区的百合花卉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突出的贡献。用她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做一个正直和诚实的知识分子!